来源:生活佳选
万物皆可迷你版这句话,放在现在来看确实有些道理。
汉堡界新宠mini串串堡,一口一个特过瘾,还有岩浆、海苔肉松2种口味可选。
(图源:小红书)
饮料届的快乐肥宅水很早之前就推出了mini包装,受到了不少人的喜爱。
而汽车届,五菱宏光推出的MINIEV,成为了不少人的心头所好,便宜的价格、小巧的车身让不少城市精英们为之买单。
一不小心就超越了特斯拉,获得了全球电动车销量总冠军!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奶茶届!
靠着便宜、明星代言、地域特色和各种广告出圈的奶茶们,随着竞争的加剧正在慢慢走下坡路。
从油柑、泰式绿茶、泰式柠檬茶等玩法热度退去后,想要找到新的突破口再次火起来,就必须找到新的“爆点”。
(图源:邻里柠檬茶)
这不,前阵子的各家奶茶纷纷推出的“mini”杯,就带来了新的转机!
原本以为“大”才是大家所追求的,但没想到大家竟然能够接受mini奶茶,这股风气一下子让奶茶届又热闹起来了。
奶茶,也可“mini”
最早出现mini杯奶茶的,是小红书里的时尚达人们。
她们用12元中杯的一点点奶茶和多个5元奶霜的分装盒,DIY制作出了mini杯奶茶。
如果脑洞够大的话,“奶绿+波霸+奶霜”“抹茶奶茶+波霸+奶霜”“可可奶茶+波霸+奶霜”……想怎么搭配就怎么搭配!
真正实现用一杯奶茶的价钱,体验两份快乐~
这波操作也引来了大家的模仿,顺势让mini奶茶的喝法出圈。
面对这股mini奶茶的热潮,奶茶品牌们也紧跟着推出了相关的产品。
而且mini杯火起来的时候,刚好临近六一儿童节和高考,不少奶茶品牌也以此为主题蹭了一波热度。
一向具有小料思维的沪上阿姨,六一时推出了“小宝杯”。
2杯18元,有4款产品:杨枝甘露嗦乐、草莓桃桃茶、手酿谷谷酸奶、复古蛋糕奶茶。
1点点的mini奶茶,同样也是四种口味可选:柚心冻了、奶绿装芒、波霸奶茶和四季奶青+珍珠。
在点单时加奶霜分装杯,然后添加小料,将点单的奶茶或纯茶倒入其中。
(图源:小红书
Echo_nana)
喜小茶趁着毕业季,也推出了mini"必胜杯",超萌的外表加上吉利的名字,很难让人不买单。
(图源:小红书
喜小茶)
当然啦,也有奶茶品牌并没有紧跟这股mini的风潮,不过并不代表着它们能够忽略掉这波“流量”。
喜茶并没有真正推出mini奶茶,只是针对六一儿童节和高考季,提供小型底料分装杯。
线下点单的时候,只需要加点一个分装杯,再加上一份底料就能够轻松DIY出一杯mini奶茶。
(图片来源:小红书
Hannin)
除此之外,饮料届的元气森林也来凑来一波热闹,KFCx元气森林联名推出一款下午茶套餐,其中就包含了一杯mini奶茶。
随着mini奶茶的风潮越来越热,微博、小红书、大众点评上也越来越多相关的评论和晒贴。
目前为止,小红书上有关mini杯的帖子就高达三万多条。
奶茶品牌的营销套路
今年的mini杯,算是奶茶届的一个热门事件。
不过都和近几年的玩法都差不了太多,基本上遵循“换个包装就能火”的定律。
早期爆红的4.5升桶装奶茶,让不少人排队也要买上一瓶。
分享给同事,朋友,让大家一起喝,还能拍照发朋友圈吸引大家的眼球。
而在今年四月份的时候,因为奶茶换成了袋装,又火了一次!
透明袋装、小皮筋封口,很多品牌的奶茶店都出现了“袋装奶茶”。
(图源:小红书
Yome)
大家都知道其实就是换了一个包装,但买它的原因很简单:拍图好看。
妥妥的“眼球经济”。
而mini之所以吸引年轻人,大猫觉得不仅仅靠得是“萌”,更多的是社交价值。
和朋友相关的朋友圈,总比一个人刷存在感要更好,并且也带来了很强的互动性还能增进朋友之间的距离。
同时,mini奶茶还能让那些追求完美身材的女生,有了一个小小放纵的理由。
只要mini杯够小,就不会长胖。再加上相对于中、大杯的价格来说,mini杯要更低,很难不让人心动。
互联网大厂的王女士就是在戒了大半年糖时候,看到了mini杯奶茶的出现,实在忍不住买了一杯解解馋。
“经常熬夜加班,作息不规律,但为了“标准身材”一直保持糖分管理,但作为女生实在难以拒绝奶茶的诱惑!”王女士说道。
与接受mini杯奶茶的声音相比,反对的就要少太多了。
大猫在网上翻网友的评论发现,只有极个别网友表示mini杯根本不够喝。
而作为奶茶爱好者plus的佳佳也是这样认为,买mini奶茶还不如直接买中杯或者大杯,喝起来才爽!
不难发现,这次奶茶品牌推出的mini杯整体效果是非常不错的,也是增强市场竞争力的一个有力手段。
只不过,营销手段虽然给奶茶行业带来看似繁荣景象,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
奶茶行业不好混
时至今日,奶茶行业杀成一片红海。
在每个城市,都遍布这大量的奶茶店,同一条街上能出现近十家不同的奶茶店。
就拿广州天河区的花城汇举例,在负一楼不同的两个区内,就有着十二家奶茶店。
大家在购买奶茶的时候,在口味、价格上都有了更多的选择!
不过,奶茶店的增多并没有给奶茶品牌们带来更多的利润。
奈雪的茶创始人彭心在接受36kr专访时说到:“这行没大家想的暴利。”
(图源:36kr)
事实如此,蛋糕的尺寸就这么大,五个人和十个人吃,最后每个人分到的分到的肯定不一样。
根据美团数据显示,截至年6月底,我国奶茶门店数量约为48万家,但是其中有80%日入不到元。
假设按照日收入元来算,每月30天,收入也不过只有元。
其中停业、清算、吊销、注销的门店就达到13万家,光是去年,就有接近家出现经营异常。
即便是奈雪这样的头部品牌,也难以避免亏损。
6月18日,奈雪的茶在香港启动招股,发行价区间为17.2港元至19.8港元。
但根据之前的招股书显示,奈雪年、年、年前三季度分别亏损万元、万元、万元。
奶茶行业中,店铺急剧扩张并没有带来好看的数据,反而让原本的数据下降。
从美团发布的《中国餐饮大数据》得知,年20元以上的饮品店占比增多。
但订单金额占比却都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30-50元区间的占比下降了5.7%。
另一方面,受到疫情的影响,原材料、制作和营销成本不断增加,奶茶品牌的利润空间也在不断的压缩。
想要提高利润的直接方法,就是涨价!
茶百道创始人王霄锟在朋友圈发的一封“致茶粉的信”就提到:受大环境的影响,水果设备、包装等原材料的价格上浮,将会进行饮品价格的微调。
随着这股涨价潮,许多品牌的产品价格突破30元大关。
有人肯定会问,为什么人家蜜雪冰城就不涨价?
好问题,蜜雪冰城不涨价受益的是蜜雪冰城这个品牌,而受累的则是加盟商。
另一方面,蜜雪冰城的原材料如下图:
蜜雪冰城价格虽然便宜,但毕竟一分价钱一分货,口感上始终一般,且主要人群面对的下沉市场中的小镇青年,如果随意涨价可能带来方向效果。
而像中高端奶茶品牌,在成本不断上涨的同时,除了涨价之外就只能想尽一切办法吸引客流量。
“Mini杯”无疑是一种可行的营销方案,同时还能将30元一杯的高价奶茶一分为二,某种程度上降低价格来实现消费者的“奶茶自由”。
另一方面,mini奶茶的出现或许能够帮助头部奶茶品牌撕开下沉市场的一道口子。
如果真的得到实行,中低端奶茶品牌的日子将会更不好过了!
图文来源:生活佳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