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雨婷2月15日,乘联会发布最新销量数据显示,年1月份,国内乘用车市场零售量为.2万辆,与年同期比下降4.4%,相较年12月下降0.6%,今年1月零售总体走势良好。其中,主流合资品牌零售量为86万辆,同比下降17%,环比下降7%;豪华车零售量为29万辆,同比下降5%,环比增长18%;自主品牌的零售量为94万辆,同比增长11%,环比增长1%。其中,自主品牌1月零售创下近年来的销量新高。不仅如此,乘联会统计的狭义乘用车批发销量TOP10中,自主品牌占据了5个席位,分别为长安汽车、吉利汽车、长城汽车、比亚迪汽车以及奇瑞汽车。值得注意的是,长安和吉利进入1月批发销量前三,仅次于一汽-大众。自年以来,凭借对新能源市场的灵敏度,自主品牌打了翻身仗,而合资品牌却错过了这一红利期。但弊端是,自主品牌的增势太过于依赖新能源产品,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企业销量排名中,比亚迪、五菱、上汽等自主车企进入车企销量前十,五菱宏光MINIEV、比亚迪秦PlusDM-i等自主品牌车型进入全球新能源车型销量前十。今年1月,自主品牌汽车销量中,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高达32%,主流合资品牌销量中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仅为2.7%。而这微弱的2.7%占比中,有一半以上是大众品牌的贡献。不仅如此,1月新能源汽车批售超过万辆的车企中仅有特斯拉一个海外品牌,其余皆为中国品牌车企。反观主流的合资品牌新能源产品更倾向于插电式混合动力和“油改电”,别说跟自主品牌相比,就连新势力造车也有后来居上之势。此外,随着新能源车型的补贴金额占车价比例进一步降低,新能源车企的价格优势将明显削弱。尤其是插电混动车型,不到5,元的补贴相比燃油车动辄上万的终端优惠已不再有任何竞争优势。如今,自主品牌最担忧的是如何持续保住向上的势头,纷纷未雨绸缪,加强了在新能源领域的产品、技术。其中,吉利预计今年推出两款基于CMA平台、尺寸与博越相同的A级SUV和10万元以下小型电动车。同时,吉利即将推出全新换电出行品牌,旗下的首款智能换电轿车枫叶60S将于年2月份正式上市。在换电站建设上,新品牌将以重庆为先头阵地,将换电站“辐射”全国重点城市进行扩建。根据规划,到年,吉利和力帆成立的合资公司将部署5座智能换电站。比亚迪表示将推出包括比亚迪汉DM-i、比亚迪元PLUS、比亚迪驱逐舰05、款比亚迪宋MAXDM-i等多款车型。此外,比亚迪高端品牌预计会在今年上半年推出,首款车型将会是一款硬派越野车,有望在下半年发布,预计上市时间会在年。上汽乘用则正在规划具备电动性和智能性双重特征的全新一代纯电架构的正式落地,将与SIGMA架构一同开启双架构造车时代。刚刚为新能源融资近50亿的长安汽车,更是霸气宣布规划5款新车,包括全新的EPA1平台下,已经对外公布的C轿车,和C等四台新车在研,以及EPA0平台下,会有一台A产品首发。至此,不难看出自主品牌对新能源产品的开发牟足了劲,未来伴随着新车的推出,中国车市将更加精彩。值得注意的是,自年开年以来,国际油价近来一路飙涨,业内人士大多提高了对油价的预期,高盛、摩根士丹利等投行均预计,今年下半年,国际油价有望达到每桶美元。这一现象,对新能源汽车市场来说或许又是一次机会。